0%

三八节特刊:Bread & Roses

妇女节降至,最近学生会在搞女生活动:一个是贴一些横幅;另一个是类似许愿卡的联谊活动。我总觉得在纪念女权运动的日子,这两个活动随便放一个到微博上,都会被直接上火刑架。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下,我很怀疑学生会真的一点政治正确都不管吗?

我想再仔细讲讲这两个活动。横幅的活动是每个班征集的。我们班就拉了一个男生群,然后男生内部提案表决一个。首长(男)最后选了一条,大概类似“看了你一眼就是春天”。从形式到内容,这个横幅活动真的是太令人无语了。我总感觉要是换个环境,这是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By the way,我当时想了一个,是“自己的横幅自己写”;不过现在想,我觉得写“Wish you/ Fight for Bread and Roses”应该是一张政治安全牌。但是话说回来,标语这种权力中心化的形式其实本身就是女权主义(反男权)的攻击对象;既然决定了这种形式,那必然导致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是扭曲的。

另一个活动就是纯纯的联谊。女生写心愿卡,然后男生完成心愿。哪怕从联谊的角度来看,这也很低效:联谊的目的是matching,讲究一个信息交换。这种女生写东西然后男生挑着互动的形式,首先对于女生来说就太被动了,得是多卑微才会参加这种活动?其次是很难做到信息有效传递,要许怎样一个恰到好处的愿望,被恰到好处的人看到,才能促成一段关系?更别说tmd谁要你来实现愿望啊?为什么女生节女生不能自己做主自己挑选,反而还要别人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我甚至觉得这活动就是纯纯的智商筛选器,筛选出把自己当作鱼饵的女生和自以为是猎人的男生)。

现在回想100年前的“bread & roses”,想起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总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有点怪异。我时常想,我们对于roses的想象是否太过于贫乏了?roses不只是两性爱情,也可以是艺术理想,是美学追求,甚至是平凡生活里的一道光;romance应该是解放的而非约束的。为什么要这样被动卑微的等待,不能自己主动去争取?

但是我还是应该更脚踏实地一点。也许事实恰好相反:是我对于bread的理解太狭隘了。我听过一种说法,所谓的高学历(某些并不显贵但是招生很多的专业)女性,在一线城市的相亲市场上是弱势方。因为供过于求。一方面,男性无论城市级别总是更容易就业,而女性职业发展被限制在大城市的大企业;另一方面,男本位的继承制也意味着男性必须买房,更容易放弃在一线安家,对于女性的资产性要求则没那么高。我也听过实验室师姐对于相亲的某种焦虑。这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逻辑下,女性间的竞争是很残酷的,希望能在校园环境中结识一位高净值的男性,为自己的未来谋求一份确定性。哪怕没有那么平等,哪怕功利地暴露出这是一个联谊活动,但是我相信这个活动确实是看到了一部分女生的一部分刚需,并为之做出了努力。

但是我很怀疑这真的是最优解吗?头痛医头真的有用吗?当我们把两性关系视作一种满足刚需的手段,我们是否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我更愿意相信,不是好的关系能赢得物质,而是在物质基础上能建设好的关系。我更希望能看到,女性势力可以在学生会拥有更强的话语权,可以追求更平等的校园环境。我更希望学生会用更具建设性的方法来带给女生们安全感,比如请一些女性职业规划方面的咨询师,帮助大家了解目前女性的职业困境和应对之道。我更希望女生们可以更自由地展示自身,不是作为相亲对象,而是作为她们自己,讲讲她们遇到的困境,讲讲她们又是如何自强不息克服困难的。我相信切实的权力,清晰的未来规划和同伴的经验能够给女性力量。这力量也许微弱,但是能抓的到的才是幸福,而且能抓多少取决于手多大。

阅读全文 »

家里的一位长辈在正在生命的末期,无法控制的消化道癌症。造瘘已经失去作用,食物消化不完全就直接排泄出来。不过她还时常谋划着给自己烧碗面条吃。希望她能寻得安宁。

家里又增添了一位新成员,儿时一起玩耍的同伴成为了母亲。希望她能自然地成长,就像她的孩子一样。

阅读全文 »

拒绝请求的办法

​ 如果请求别人、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提案需要给出充分的理由,那拒绝别人也是一样。我总是过分谨慎,排斥变化和陌生的事物,所以常常下意识的拒绝别人的提案。这实在不是什么好习惯。

​ 我觉得无论如何,在说“我不想”之前,应该先说的是“你是怎么想的呢”。一方面,提出请求的人应该有说明自己想法的权力和义务,要尊重先开口的人。另一方面,请求的动机往往只能支撑自己提出请求,却很难支撑对方接受请求(必要不充分);这就为进一步的处理争取了巨大的余地和主动权。

​ 这样的思考,基于的是谈话双方权力平等;不过实际上,平等往往是一种态度而非条件。表面上看,请求的一方是低姿态弱势的一方。但往往是强者才有能力放低姿态,摆出弱势的样子,追求平等的对话;弱者只能用更强硬或者歇斯底里的方式。我更应该认识到,有人愿意在我面前放低姿态向我提出请求,这是我的荣幸;真诚而尊重他人的姿态应当值得回报,投我以桃当报之以李。

阅读全文 »

运动两则

游泳

家边上有两个游泳馆。我从小在远一点的那个游,寒假换到了近一点的那个(也是因为买到了二手卡)。有一次游泳时我独占一个泳道,游得很惬意;然而途中我越划越困,逐渐失去意识。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感受,划水节奏均匀而轻松,水划过身体的触觉取代了视觉。事后回想还是很危险的,可能是那段时间休息不足,再加上游泳时某种程度的缺氧。不过这段感受还是令人回味无穷,我想我还是挺喜欢游泳的。

跑步急救

绕学校修了一圈塑胶跑道,大概有5km。我平时夜跑就沿着这个线路。中间有一段路是在学校的后山脚下,阴森的很,总担心被什么鬼怪从身后追上来。不过有一次跑步时我突然想到,大半夜我要是倒在这里,估计也只有鬼怪可能来救我了。既然担心自己遇到危险,我不如写一点跑步时急救的方案。

假设我看到前方20m处有一个人倒在地上,我应该:

  1. 跑到他身边,双手拍他的肩膀,大声呼喊“同学”,左右耳各喊一次
  2. 如果没有意识,就摸他的颈动脉和腹部,有没有脉搏和呼吸
  3. 如果没有脉搏和呼吸,立即准备求救和心肺复苏。
  4. 打开微信,呼叫班长/贾院士/小黑…… :“救命。不要挂电话。我在学校后山。有人晕倒。立即联系校医务室准备AED。”(!!!我应该去查一下校医务室的值班电话)
  5. 把患者移到平地上,仰面摆直,扯开上衣。跪在一侧,找到两乳连线中间处,右手伸直压上,左手盖在右手上,身体前倾按压,喊数。(不想做人工呼吸,我之前接受的说法是人工呼吸需要更专业的训练,而且对于急救成功率意义不大)。
  6. 坚持坚持坚持绝对不能停。

上面这个方案有两个主要的问题。一个是我应该直接联系校医务室。另一个是我不知道怎么拿来AED,我好像没有比让校医带来更快的方式获得AED。(其实总共需要三个人,求救/拿AED/按压)。但总之有一个初步的方案。所谓的急救预案就是这样的,很简单,但是需要反复琢磨和演练;紧急情况下再去思考,容易当机浪费时间。

阅读全文 »

我最近对药物设计比较感兴趣。一方面,转药是理论化学为数不多的就业方向;另一方面,身边的很多长辈正在经历癌症。我看了一些偏向制药方向的书,如何分析靶点,如何设计筛选药物;但我也知道,疾病更是社会性的。所谓的癌症传,实际上是“人类获得或研究或治疗”癌症传。疾病实际上是作为社会规定的“健康”的对立面,从人类自己身上抛出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癌症传是一本好书,它关注了医生、患者和社会,关注了那些与癌症密切相关的人,他们的恐惧与希望、痛苦与热情、挣扎与坚持,从更为社会性的角度来梳理癌症研究和治疗的历史。

这本书写得很好,我觉得不必砍掉许多枝叶,写个提纲;也是因为内容太丰富了,我不太容易整理;但是总要做做尝试。正如同疾病与健康的对立,我也可以从历史中抽象出一些对立,权当作历史的切片吧。

  1. 病理研究:具体肉眼可见的病灶——细胞层面的异常
  2. 外科手术的尺度:大面积切除“根治”——精细手术
  3. 早期化疗的尺度:杀死癌症——杀死病人
  4. 研究方向:社会功利性的、对于疾病治疗立竿见影——学术研究性的、对于疾病机理深入挖掘
  5. 癌症类型:局部——侵袭
  6. 如何设计实验:统计学对于随机性和公平性的假设——医学医患对于治愈疾病的期望
  7. 病理研究:内因(基因)——外因(病毒)
  8. 如何统计评估治疗效果:可以量化的患病率、死亡率、三年存活率——生命的不可量化性
  9. 药物研究:严格的药物审批流程——患者对于药物的渴望

我学到了一些技巧。

  1. 作为弱势的一方,如果想要快速扩大影响力,首先要明确特征,一方面便于“自己人”加入团队中,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外部识别和支持你的团队。
  2. 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要采取盲目乐观的态度,用大量的努力来浇灌。尽管绝大部分的努力都是无效的,但是总能沉淀下来一些信息供后人总结。而且没有办法的时候绝对不能停下来摆烂。

书的结尾部分很有感染力,我十分推荐大家读一读。我想从辩证法的角度讲一讲。癌症,onkos的词义是负荷;然而它的词源,nek的意思是背负,是漫长旅行中形影不离的负载。癌症的辩证法正是如此:正题是生命,反题是癌症;合题不是生命与癌症的平衡,而是说癌症就是生命自身的一部分。我们运用智慧、勇气与想象力,用尽全力对抗癌症,适应癌症,经历漫长的岁月,最终接纳癌症迎来死亡,这段旅程就是生命本身。

阅读全文 »

关于讲故事的管理书实在是太多了,实在让人容易觉得所谓商业不过也是另一种故事。这本书是老爸推荐给我的,我估计大同小异,不过不妨一看。

首先我认为,讲故事在绝大多数时候,作为信息传播的一部分,只是一种修辞。修辞自然有修辞的作用,让你的文案有所依凭,具体可感,或者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传递情感;但是修辞终归只是修辞,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只能作为润滑剂而不能用来打地基。我也不妨讲一个书中的故事:一位中年女领导管理的公司需要裁员,她开会的时候就讲自己周末装修翻新厨房的故事,想说公司业务调整就像翻新厨房;但是下面的人立马就意识到涉及职位变动,抵触情绪还是一下子就上来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无法支撑一篇文案;讲故事的成功不在于那个故事,而在于故事之外的东西。

什么是故事之外的东西,我认为这才是这本书的核心所在。人会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接收到的信息,你需要先做好铺垫,让听众以为你想要传达某种信息,然后填充一个合理的故事印证听众的设想,然后听众就会根据听到的故事产生想象:这就是讲故事的机制。人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操控的,因为思想对应着某种秩序和确定性,来维持自身;人会且只能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东西,而好的领导者能够让自己和自己的理念成为那个团队共同的信念。遗憾的是,怀疑一类的负面情绪更适合这个结构,因为对对方的怀疑会阻隔与其交流,然后怀疑会在内部放大强化。(这种时候需要更强力的东西,或者是怀疑自身来破坏正反馈循环)。

现在问题转变为了,要如何让别人相信讲故事的人(我指的是正面的相信,认为听从他的领导会让事情变得更好而非更糟)?回到那个女领导的故事。问题不在于让员工理解公司要调整业务,而在于要让员工相信不论业务怎么调整,公司会保证员工的利益。讲故事之外的东西,就是作为讲故事的人的资质,也就是领导者的资质。领导者需要有深入的战略思考,这样他讲述的公司蓝图故事才能有落地的前景;领导者需要了解现场乃至现场的关键细节,需要知道业务的具体内容,这样他讲述的员工故事才能启发真正在做事的员工;领导者需要平时多聆听员工的声音,要放低自己的姿态,让员工的经验和情绪可以向自己身上汇集,这样员工才会认为自己受到重视,减少对故事的抵触(你接纳了我,那我也愿意接纳你);当然还有很多点可以说。故事是一种抽象,但是关注这个抽象的过程,做好倾听观察思考乃至身体力行,才能帮助领导者讲好故事,成为更好的领导。

另一个启发我的点是,书开头提到的一个粗糙的模型:关于信任的公式
信任=(可靠+可信+亲密)/自私
可靠:可以理解为能力
可信:两方面,言行一致性,以及长期来看的行为一致性
亲密:亲密感类似于社交类型,对应某种等级制;越核心越亲密
自私:实际上是指利益重合度。利益重合度低的关系,不平等的关系,利益分配就很难让人满意
(能否将这个模型用来塑造自信?)

最后记录书中的一句格言:价值观就是你愿意为之付出代价的东西。

阅读全文 »

Ticket与新年目标。

各位新年快乐!新年计划做的怎么样?

所谓富裕往往来自于比较。收入相比支出,购买力相比消费欲,个人的生活水平相对于其他人。我不爱“作比”,自然也不太有富裕之感。化学所的补贴对于日常粥饭绰绰有余;最近消费净是些百来块的年货,茶叶瓜子一类的(顺带一提山东的牛心柿不错,流心且甜,不过太腻了,需要配茶);平时也不怎与人交往,听家长说起厂里的工人、往日的生活(这个真是太离谱了,据说60年前去池塘洗个澡,顺手抓些鱼虾,就能添个菜,真不知道是贫是富),自觉生活水平还算可以。

不过我不是很满足于小富即安。蓄发中止之后,我准备定一个新的长期目标。双十一买电脑的事给我一个启发:大额的支出(对标年收入级别的)对我是一个挑战。我随便举一个例子,Ticket。如果我想要出一趟远门,最基础的开支就是往返机票了。比如说我想去,再随便举个例子,Irvine(美国南加州的一个城市,暴雪的总部在那里)。那么机票需要多少钱呢?简单的来说,目前的航季是有价无市(2022.01-2022.03),春节叠加疫情熔断频发;我估计等疫情平息了之后,去程不到1w,回程3w应该能拿下吧;当然如果有转机或者其他路子的话肯定可以做得更低。以前以为ticket需要10w左右才能拿下,现在看来,门槛没自己想象的那么高。

如何才能攒5w?我固定的净利每月算2k,投资算年化10个点,大概啥也不干2年可以攒出这个钱。

但是我从蓄发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是,攒钱作为目标是没有意义的。我最近关注一些药企,春节看一些财报分析。企业,特别是发展中的企业,营收(增长)才是最重要的;盈利,特别是现金盈余,只要能活下去,who cares?没有人会声称:“各位员工,各位股东,我们的目标是,两年后账面上有5个亿现金!”钱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能花能赚,可能从长远来看,花5w比攒5w说不定更有意义。我所希望的也不是5w,而是ticket;这是一种复杂的隐喻,我希望自己能够有抽离的能力,自在的生活的能力,穿越困难与距离的能力。Ticket, please.

想来想去,新年目标不如定的简单一点。既然现在有稳定的收入,不如开始记账,评估一下财务情况。花钱方面,我计划多请人吃饭,听听别人的故事。对于年轻人来说,谋求增长可能比积累现金和实现盈利更重要;保持饥渴可能比获得富裕和安全感更重要。我想要怎样的ticket,实在说不清楚。

阅读全文 »

植物人

我最近被困在阳台捣鼓洗衣机,恼火的不行。阳台上摆满了各种盆盆罐罐,葱,月季,三角梅,金桔;洗衣机被挤到角落里,是绝对的异类。我总在想,家里两个忙碌的上班族,连好好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洗衣机坏了半年也没修,哪有精力管这阳台上花花草草呢?人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先管好自己再说。

但是我今天又听到了一个故事。故事其实很简单:在重庆石柱有一棵所谓水杉“母树”,树直径四五人合抱,颇有些气势。树下有一座青石坟。当地人说,埋的是一位湖北利川的姑娘;出嫁的时候从故乡带了三棵水杉幼苗,最后存活了一棵,人去世之后便葬在树下。所谓故土难离。

我转而想到了阳台上的花花草草。父母离开故土,在杭州漂泊;每日辛苦工作,却仍要把不充裕的空闲时间分给这些植物。有些事不是简单的用欲望就能解释的。可能这些植物生长在他们的童年里,记忆里;生活中和梦中。植物就是这样一种存在,从沉默而宽厚的土壤中萌芽,无论阳光风雨向着天地延伸,用花和果实来回报这个世界。我时常向往像一棵树一样活着;又或许像植物那样才可称为活着。

不自然的自然 | 很多大树被弄到城市以后都拄着拐棍,绑着绳子,戴着帽子 |杨永川 一席第880位讲者_哔哩哔哩_bilibili

阅读全文 »

关于环保的空间文案

有个人家里一年只产生一袋垃圾,环保人士欣喜若狂向其请教经验。那人微微一笑:“因为我在超市就把包装拆掉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部分环保博主宣传的大概就是这种环保。这种环保和社会效率无关,而是一种个人的仪式,是一种消费欲望的再生产,方便我们更加心安理得的进行消费的循环。

然而,赎罪券是有进步意义的。总想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容易迅速地滑向不去解决问题。然而,兜售赎罪券的人会说,环保很简单,只要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支持环保事业。尽管这种努力有时会显得幼稚,但是我相信,那个不把外包装带回家的人,为了减少麻烦,肯定会约束自己的购物,减少冲动和不必要的消费。

我所尝试的正是这样一件事情。我给自己随便加了一个约束,并展现给你。我知道这是一种表演,但我觉得这很cool。而且你看,这并不复杂,你也可以做到。

阅读全文 »

爷爷是见证完整的共和国历史,特别是区域发展史的人。很多现在的历史背后的故事,都亲身经历过。总的来说,走对了路,斗争消耗的就会成为成功必须的牺牲;路走歪了,油门越踩越偏,燃料越烧越少。老人看过一个平反的材料。一个旧社会的保安局长,建国前起义投诚,交出权力之后回老家种田,不问政事。结果搞清理的时候,原来圈子里的同事犯事,逃亡到乡下旧识这里。这个前局长也是讲原则的人,无意包庇但也不愿举报,请客出门。后来同事被抓,交代行踪把前局长给供出来。最后这个“起义将领”被打上反革命一并枪毙。一个识大体讲原则的人,在时代的漩涡中被轻易地吞噬。多么精彩,又多么令人唏嘘的故事。

据说,《创业史》写作中止,柳青在晚年开始大量读现当代史,读二战史、苏联史、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共党史,读史论,也读史料。读史之后,柳青深有感触地说, “我过去太无知,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历史知识懂得太少”, “过去一天就是写东西”,读了一些史书以后,“对自己的精神上有很大的影响”。要写历史的人,必须有一定的独立性,怀揣着激情投身其中的人无法做好一个记录者。

修手机时路过国大(?大概是叫这个名字)。几年前去过的轻食店似乎不见了,尝试找了一下结果一无所获。所幸当时吃的色拉也没有很好味,反正是没留下什么印象。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