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_BadBlood

bad blood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我之前一直当八卦故事看待。不过最近看到一个知乎博主提到了这本书,说从创业投资的角度内容不只是八卦,于是找来看了,有些感慨。

bad blood的作者是华尔街日报的调查记者,这本书实际上是基于他的采访和调查文稿整理出的纪实作品。主人公Elizabeth Holmes从Stanford辍学创业,成立了医疗公司Theranos,愿景是实现基于极微量血液样本进行医学测试。Theranos号称能够用一滴血(指尖采血)做240项血液检测,并将检测成本压低到5刀;通过廉价便捷的血液检测服务撬动千亿级别的健康市场。Theranos成了创业独角兽,和7000家门店的零售药店达成合作,向军方兜售血液检测服务,拿到了默多克、美国教育部长等投资背书,估值近百亿。但实际上公司的几代血液检测原型机不仅并无技术创新,更不具备可靠的检测能力,采集血样之后实际上是送回总部用诸如西门子的商业机器做的测试。在大规模推广前夕,来自内部员工、医生等多方爆料,揭穿了这一骗局。

从结果上来看Theranos根本是一场骗局,Holmes根本不具备医疗创业的技术和管理背景,她的设想过于超前且超出自身能力。但是反过来说,这样的公司凭什么能融这么多轮,拿到这么多背书?我要提几个可能的原因。首先是医疗服务是一个巨大且充满想象力的市场。其次,硅谷有这样创业环境,大家信奉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的做事方式,喜欢吹泡泡。
我要展开讲讲创业环境。资本市场喜欢吹泡泡。因为增长的预期可以吸引资金投入,先入局者可以击鼓传花拉高估值骗后入局者;如果运气好完成了实现了自我预言,那确实能凭空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其次,这种吹泡泡的环境还会产生焦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挤压正常经营的企业。比如上面提到的零售药企,因为需要新的增长预期同时应对竞争对手的威胁,所以赶鸭子上架顶着风险也要上新项目。最后,这里面可能充满了各种利益勾兑。比如政客为企业做背书融资,风投公司再以某种方式将股权兜售给大的家族基金,把饼做大对大家都好。

最后,我觉得很讽刺的一点是,虽然Theranos失败了,但是便捷、在线、微创的健康检测一直是医疗技术发展的热点。我看到IUPAC的2023年10大化学技术进展里就有用于健康检测的化学传感器。也就是说Holmes在一个无比正确的赛道上,选择了正确的产品方向,用超乎寻常的人格魅力拿到了投资和背书,开展了大量业务,如果能把原型机做出来,真的差点就fake_it_until_make_it了;但是核心的产品是个假把式,结果一切白搭,白日梦一场啊。可能医疗创业,没有技术(管理)背景就是没有成功的基因吧,也许这条路看起来光明但是技术上不具备条件就是死路,关键还是要拿得出真东西。

另外,好久没写读书笔记,确实该多读书了。欢迎推荐!不过我不一定会看就是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