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指点点_3

随迁子女入学

https://mp.weixin.qq.com/s/X2ckGVHyWwRXKQ1kO_ZADg

目前面临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的问题。虽然我很想这么说,但是显然这是一种懒惰。

我有一个问题:社会发展需要成本和时间,比如学校和学位不可能今天投钱明天就建成,那我工作生产对所在地的贡献,比如说纳税,如何才能转化为我(的子女)需要的教育资源?这个转化又需要多久?如何考核和衡量这种转化?

直接的转化可能是以某种商业性质的教育机构,比如民营学校实现(当然现在民营教育还有别的标签)。当然我觉得这种直接是可爱的,至少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案。但是这种直接很有可能是昂贵的:维持一所民营学校的成本是高昂的,而新建/扩建一所民营学校来增加教育资源,更是需要更多的资本。我甚至怀疑这是一门好生意吗:比如杭州正在缩进民营学校的招生范围和择生权力。这种昂贵的入场券不是一般家庭能够负担的。

至于间接的转化,我不太了解政府的财政,需要更多的学习。比如如果总体的趋势是人向城市迁移,那迁出地的教育财政会怎么考虑这种趋势?如果削减教育开支,那会进一步鼓励迁出;可是父母不在本地纳税,增加教育拨款又是无源之水。有没有办法投入一些可以迁移或者不受地域限制的教育资源?再比如如果我们认可土地经济是以某种粗暴的方式来部分进行这种转化:政府出售土地,炒作房地产是在变相将市民福利变现,或者说为发展市民福利集资筹款。那么租房的人怎么办?不同人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不同(比如丁克或者孩子已经长大),这种差异如何刻画?我觉得我们的政府在这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至少更透明。

随迁,子女与父母相伴当然是人之常情,也可能有某些未成年人成长上的好处。但是目前看来这还是一种奢侈。问题在于,如何建立工作和社会福利之间的联系;如何让城市成为大家的城市,而不是既得利益者和资本家的城市。